姓氏起源

中国姓氏繁多,而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起源,它是历史和文化的交织,了解姓氏起源,十分有意义。在上古三代,姓和氏不是一码事。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。从汉代开始,姓氏混而为一。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,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。考其来历,主要可分为五种类别:

以姓为氏

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,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。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,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。如:姬、姜、姒、姚等。

以邑名氏

邑即采邑,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。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。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(今河北省临漳县西),岔生后代便姓苏。据统计,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。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,至今已不复存在。

以国名为氏

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:齐、鲁、晋、宋、郑、吴、越、秦、楚、卫、韩、赵、魏、燕、陈、蔡、曹、胡、许等,皆成为今天常见姓。

以居住地为姓

这类姓氏中,复姓较多,-般都带邱、门、乡、闾、里、野、官等字,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。

以乡、亭之名为氏

这类情况不多,今日常见姓有裴、陆、阎、郝、欧阳等。